海外安保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近来国际形势风云起伏,中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急剧升高,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技术封锁、金融制裁等措施,直接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美国的全球关注点转移至俄乌两国,加剧了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动荡,给极端势力创造了更多的活动空间,提升了海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安全风险。

       虽然我国一直在倡导和促进海外安保的发展壮大,但中国的海外安保行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型企业在海外的安保咨询和安保服务订单基本都为CR、G4S、GW等欧美行业巨头所掌控,中国的海外安保严重依赖西方现有的安全体系,走出去企业即使在所在国当地雇佣安保公司,也基本都是选择欧美跨国国际安保集团的当地子/分公司,或者是由欧美人士在当地成立的小型地方安保公司。

 

       笔者曾参与了ICOCA(一个由瑞士政府主导的国际安保行业行为规范协会)的组建,也曾尝试竞选理事会成员。在当选的理事会成员们在主席台上轮流发言时,我领悟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真相。理事会的成员来自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各大洲不同的安保公司,但所有这些人,无论是代表尼日利亚的安保公司,还是代表智利的安保公司,都带着浓浓的英国口音,这些公司实际都是由英国人经营。国际安保的话语权离我们还很遥远。

       中国海外安保力量的羸弱,不光表现在海外安保企业的规模和能力上,更重要的是至今没有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安全官”模式目前几乎成为了海外安保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部分公司也很热衷于宣传他们派遣的安全官的数量和成绩,但从本质上来说,“安全官”模式只是一种劳务派遣的工作形式,身处一线的安全官确实是在从事海外安保的相关工作,但他们工作的本身与派遣他们的安保公司之间并没有业务联系,这些海外安保公司表面上是派遣了安全工作人员去海外项目现场,但是这些安全官的现场工作管理都是由甲方负责,派出机构只做考勤和费用结算,这种派遣通过其他类型劳务公司也同样能够实现,国内海外安保公司的参与度更多体现在派出前的培训上,仅此而已。

       如果中国的海外安保公司都把“安全管”模式当成海外安保的主要经营模式,那么这些公司的业务能力和经营水平将永远无法得到提高,中国的海外安保服务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实和壮大。

       中国的海外安保道路探索必须跳出国内保安市场的套路,不能把希望落在吃人员费用差额的安全官派遣上,更不应当把希望落在用挂靠的形式取得所谓的海外安保服务能力上。国内成熟保安公司喜欢这种他们熟悉的工作模式,在安全风险相对较低的东南亚、中亚等国家通过挂靠当地保安公司的形式,派出几名管理人员组建一个保安公司,实际的管理和人员都是由当地保安公司负责,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安保公司走出去了,在业务宣传册上印出了一长串的海外合作公司名单,但实际上对海外业务执行没有任何掌控力,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牌子,而对方看中的是中资公司手里的订单,这种合作模式在低风险国家也许还适用,因为一旦当地的安全风险升高,这种仅有中资外壳实际是外资的安保服务不仅不能有效保护中资企业的安全,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隐患。

       中国的海外安保要发展,离不开走出去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支持。中国的海外安保企业在海外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在服务标准、质量等方面被要求与欧美成熟的安保企业对齐,要对标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型安保公司,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服务价格上,又需要参与竞标,与当地成本几乎为零、服务质量可有可无的小型安保公司持平,甚至要更低。压缩成本就意味着降低服务品质,但中国的海外安保公司必须做到两样都达标,否则就与订单无缘,在这种压力之下,中国海外安保的发展举步维艰。

       中国的海外安保发展,应当坚持走民营化的道路。一方面海外的安保公司都是以民营面貌出现的,因为在很多国家的意识里,国有安保公司职员的地位几乎相当于警察或者准军事人员,派遣国有安保公司人员进入他国等同于向他国派驻警务人员,这是很多国家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海外安保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不仅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受伤甚至死亡的概率远高于普通行业,对于从事海外安保服务的公司来说,他们本身也经常会面临各种政治和经济上的严重考验。国有企业有自身的运营规范,既要做大做强,更要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稳健的低风险经营思路与海外安保的高风险行业属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磨合空间。

       现在中国的海外安全环境与5年前1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海外安全的定义和措施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索马里、利比亚、也门等国动乱后,我国都成功地完成了撤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成功撤侨的背后不光是大量中资企业在当地的财富和心血的流失,也使得我国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了该国市场,撤出再重返会更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困难的过程。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海外安全,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及发展趋势之下,积极主动的海外安全管理体系将比被动防守的海外安全管理体系更有效率。能否提前解决风险问题,尽量避免走到撤侨这一步,考验着中国的海外安保服务能力。中国的PMC(军事服务公司)到了该出台亮相的时候了。如果有一两家海外军事服务公司能为中国的海外利益服务,就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中资企业在海外遭遇整体性的伤害。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海外安保行业目前的困难也揭示了其必须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在变革的时代,只有做好准备的人才有机会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中国的海外安保公司只有与走出去的企业一起进步,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023年12月27日 22:35
浏览量:0
收藏

绿盾新闻

绿盾新闻